今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50年难遇的特大雨雪低温冰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高达1111亿元。灾害过后,痛定思痛,我们应该从这场数十年不遇的雪灾中,反思一下灾害到底带给我们一些怎样的警醒和思考,我们又得到怎样的启示?全国政协委员韩方明认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应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他提出,要建立基础设施行业的风险评估计划,在不同领域内进行可持续性的风险评估与测试,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估、改进与完善工作。要适当降低基础建设领域的进入门槛,善用社会资本,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和扩大公路等基础工程的建设,以保证灾害来临时的交通畅通和电煤供应。
韩方明说,通过这次灾害中跨省市、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努力的成果来看,我们应当考虑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紧急救援署的国家应急管理中心,以便在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时发挥更有效、更快速的协调作用。
他还特别强调,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城市基础建设应对抗自然灾害能力的意识,在市政基础建设方面多考虑一些特殊情况的应对办法,在施工中留有余地,预防万一。
韩方明还提出,要加快中等城市的建设步伐,遏制大城市的扩张趋势,建设宜居环境,让人们外出工作不再舍近求远,不再远离故土,也同时减轻了人口大规模迁移带来的交通等各方面的压力。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国家应急机制,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韩方明认为,我们只有在灾害尚未发生的时候进行充分的预防准备,才能把灾害发生时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这样不仅不会浪费金钱,反而是最大的节省。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8.03.19 记者 付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