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发布时间:2008-04-02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 【关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的渠道和网络,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部分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覆盖管理业务职能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促进行业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发展较快的城市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
在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技术在建筑业得到广泛应用??辈焐杓菩幸礐AD技术应用得到普及,甲乙级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CAC)已在建筑施工领域得到应用;房地产交易、工程招投标、造价、质量检测等行业,普遍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向网络化迈进。在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方面,招投标信息网几乎覆盖了所有省市,并在全国推行建设工程IC卡管理制度,在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管理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建筑业信息化不足之处
世界发达国家建筑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早,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已较为成熟。相对来说,我国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行业,长期以来管理和技术手段都相对落后。中国加入WTO后,如何加快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已成为摆在中国建筑业面前的严峻问题。
我国一些政府和企业的建筑业专业网站,大多停留在消息披露的层面,而在项目管理上,业主、设计商、承包商、供应商、监理等各方的信息交流大多停留在单机层面。信息技术远远没有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项目等层面上实现“跨组织、跨部门、跨流程”的协同应用。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信息技术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
1.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等滞后于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在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房地产交易管理、市政公用等各个领域,已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能有效地引导、规范、整合信息化的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实际进程。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如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出图,但这些众多的图形电子文档未能或很少能在其后的建筑施工、建设监理、物业管理中得到利用,许多基础工作又在各个建设管理环节重复。
2.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投入、分布发展的过程,而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形成“一地散沙”的局面,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资金投入不足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上投入不够,因而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以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研究为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经费上的投入显得微不足道。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设备条件较差,信息收集、处理、加工能力较低,甚至有些地方还处在手工操作阶段。
4.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建筑行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合理。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建筑业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就更加明显,既懂信息化又熟悉行业情况的复合型人才奇缺。若想信息化的开发建设、运行管理取得成功,必须在行业内培养出一支信息化技术专业队伍。
建筑业的信息化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国内市场日趋国际化,国际市场日趋协同化。为了提高企业的协同能力,必须打通信息系统之间的屏障,使软件服务于企业的生产,企业通过软件才可以实现高效的互动和协同。
怎样才能把信息系统中散落的“沙子”串起来呢?协同软件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过去,企业由于过多的分散建设,缺乏信息系统总体战略规划,局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相互无法互通互联,形成信息孤岛。作为通用办公套件(Office/WPS)、AutoCAD、PDM、ERP之间的一个重要断层,协同软件实现了广泛的信息互动,实现了链条与链条之间的沟通,它根本解决了“数字孤岛”问题。
建筑业的协同
建筑业在机遇增多的同时,挑战也更加严峻,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其中协同问题成了信息化的首要问题,而企业应注重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协同?!?BR> 第一,要实现不同个人、单位的协同。
协同软件需要提供一套有效、安全的通信工具,使得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能够达成良好的沟通,同时要支持信息共享和工作流控制,其目的就是要连接各个相关的个人和部门,使之为了完成共同的项目与目标而进行协作。
第二,要实现不同应用与数据的关联配合。
目前,信息化应用中有各式各样独立的工具,有办公室自动化的工具、财务系统、人事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每个系统有不同的程序,也产生了不同的孤立数据,这就形成了一个个的数据孤岛。协同应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打破这样的数字孤岛,能够让各个不同的应用之间,让各个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实行关联,实现跨部门、跨平台的结合,通过以业务为目标,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与数据库中平滑漫游,并且要以人为中心,按其角色的要求,整合各项功能与操作界面。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数据的整合与交互应用,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误差,并且挖掘了更多的有效信息。
第三,要实现对不同设备与情景的持续支持。
协同要实现对移动办公、异地办公等不同业务应用情景的支持,要支持台式机、便携机、PDA、手机、机顶盒、NC等不同的终端应用设备,要考虑到如LAN、宽带互联网、VPN、拨号、无线联网等不同的联网方式,也要考虑到24小时在线或者断续在线的情况。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人一机、一人多机、多人一机、多人多机等多种设备使用方式,移动办公、异地办公、临时办公的方式,要让这些应用设备和环境达到协同。
第四,要实现人与机器、科技与传统的协同。
现在信息化实施的失败率高达50%以上,其原因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到底是人适应机器还是机器适应人。很多信息系统要求企业流程改成软件认可的一种思路,也就是进行所谓的业务流程重组,这往往抛弃了传统和用户的实际情况。协同应用,必须能让用户的非计算机化的操作模式和计算机的信息化应用模式保持一致,要让电子化、网络化方案与现实的工作情景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大降低信息化学习成本和实施风险。
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过程中,管理软件不再是单纯的软件,而是企业用于管理和运营的工具及环境,是管理思想和技术实现的载体。作为新经济时代的产物,协同软件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模式融入产品的架构体系中,并能方便地为企业所应用,从而使软件的价值在应用中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