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_全国空降约茶品茶,快餐200一次vx价格范围,炮约软件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各市造价动态 > 盐城

建筑施工行业发展需破关前行

【 信息发布时间:2008-05-02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 【关闭

2006年至2007年,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态势,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但是,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市场景气程度下降、行业“大而不强”、产业竞争力不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引起各方关注。   

  近日推出的《2007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企业经营业务结构和行业内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各项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工程承包获得快速发展;法律法规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有了较大进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和加强。报告同时指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市场景气程度下降、行业“大而不强”、产业竞争力不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引起各方关注。

  建筑施工行业市场景气程度受宏观经济发展影响可能面临下降

  报告提出,从发展趋势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2008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将受到较大制约,这必然会对国内建筑施工市场和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市场景气程度可能面临下降。

  这些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国家抑制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将使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直接受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二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双双呈现上涨态势,将使建筑施工行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三是中央银行的连续加息和未来加息的趋势继续存在,不仅会直接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融资成本,也会加重工程业主的资金压力,影响建筑施工市场和行业的整体发展。四是进入“十一五”后期国家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这也会增加建筑施工行业企业经营成本支出。五是国家日益强调生产安全和劳动保障,并出台了多项强制性措施,从长远看这些措施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但在客观上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支出,短期内必然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压力和冲击。六是伴随着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需要面对的课题。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对货物出口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也给对外承包工程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和冲击。

  建筑施工行业的弱势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行业存在着高竞争性、高劳动强度、高负债率、高企业负担以及低利润率、低技术水平、低资本含量、低劳动收入水平“四高四低”的明显特征。2006年至2007年以来,尽管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些缓解措施,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有所提高。但从整体看,目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弱势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一是整体经济效益仍然徘徊在较低水平,在第二产业中排名倒数第三。2006年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值利润率约为2.8%,远远低于工业行业平均约为6.2%的产值利润率水平。2007年前三季度更是下滑到2.2%左右。二是资产负债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在第二产业中排名第三。2006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64.92%,比工业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57.46%高出7.46个百分点。负债率较高、自有资金短缺等问题,目前已成为困扰制约建筑施工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建筑施工行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依然存在

  建筑施工行业近年来劳动生产率虽然增长较快,但目前仍然处于第二产业的末位水平。2006年,建筑施工行业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约为2.57万元/人,远远低于第二产业约为12.38万元/人的平均水平。

  人均资本含量继续保持在低位,并下降到了第二产业的末位水平。2006年人均固定资产为2.92万元,虽然比上年增加了0.12万元,但排名却降至倒数第一位,仅为排名第一的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人均固定资产155.60万元的1.87%。

  行业投资比重持续回落,建筑施工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下降。2006年,建筑施工企业技术装备率约为9109元/人,比上年下降了1.77%;建筑施工的动力装备率为4.92千瓦/人,比上年下降了3.53%。

  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秩序亟待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尚需加强

  尽管政府和行业组织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整体市场秩序有所好转。但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目前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招投标制度、市场监管制度、企业诚信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以及市场监管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使得目前建筑施工领域无序竞争、不合理压价、垫资施工、回扣和商业贿赂、拖欠工程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建筑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特别是工程款“边清边欠”现象依然存在。从政府工程看,虽然中央和?。ㄊ校┘墩こ痰墓こ炭钔锨肺侍庥兴航?,但县、乡、村等基层政府工程的工程款拖欠,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医疗、乡村道路、水利建设项目等工程款拖欠问题依然很严重。从农民工工资清欠看,尽管目前施工企业拖欠劳务公司工程款的现象已得到缓解,但包工头和劳务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建筑施工行业是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历来比较严峻。以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为例,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374起,死亡465人,分别比上年同期降低6.50%和2.52%,但发生较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20起,死亡86人,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5.26%和17.81%,全国共有15个地区发生了较大事故。建筑施工行业仍需抓紧落实各项法律法规,有效保障安全生产。

  群策群力,推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健康发展

  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建筑施工行业需正视上述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挑战,破关前行。为此,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采取积极政策减缓建筑施工行业弱势行业地位加剧的趋势。一是采取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增加设备投资、扩大企业技术改造规模的投资政策,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二是针对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负债规模较大的情况,采取“债转股”和不良资产剥离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三是采取对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的人员分流给予财政性的资金支持和补助,为企业的人员分流、减少冗员创造有利条件,切实减轻建筑施工企业冗员过多和负担过重问题。

  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应对反映比较突出的企业招投标行为不规范和无序竞争、不合理的最低价中标、商业贿赂和回扣、企业失信等问题抓紧进行调研,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切实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应高度重视工程款“边清边欠”问题,尽快制定能够为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共同接受的工程款结算办法和工程款拖欠处理办法,完善包括企业协商、争议仲裁、行政和司法处置在内的各项处理措施,逐步建立起防止工程款拖欠的长效机制。

  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在继续推动中央企业和省属、市属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改造和上市的同时,鼓励中小型企业积极推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内部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要积极推动确保中小型国有施工企业改制改革的综合配套措施改革,进一步放宽国内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国有中小型施工企业改制改革的限制,允许企业采取包括吸引战略投资者、经营者或管理层收购(MBO)、职工持股等多种方式的改革探索。完善国有中小型施工企业主辅分离、人员分流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有关离退休和企业分流人员的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为国有中小型施工企业推进改革创造基础条件和良好环境。

  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展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针对国内建筑施工市场可能出现的需求下滑和景气程度下降的情况,企业要努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海外建筑施工市场。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换,加快构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谐共生协调机制。建立起政府制定和出台重大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的专家论证制度和听证制度,以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谐共生、相互支持、相互联动的生产关系协调发展机制,为建筑施工行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附件: